北區圓夢寫手/洪宜楹
從有記憶以來,每次回奶奶家必會聽到兩老提起大甲鎮瀾宮最近又有什麼活動、哪位神明誕辰……,要不要揪前面的阿婆一起去熱鬧熱鬧。我好奇的是,這麼詳盡的資訊,新聞不會報導,那他們是怎麼得到訊息的呢?可見媽祖的粉絲也和祂一樣神通廣大呢。
久仰鎮瀾宮大名,總算一探廬山真面目了。擔任解說員的伯伯已86歲,但依然神采飛揚、滔滔不絕地介紹廟裡廟外的圖畫細節。例如龍邊的兩位門神各在手上拿一頂帽子及一隻鹿,分別代表「加官」及「進祿」。聽完這個典故,想必許多人也想在自家門口畫上這兩位門神了吧。
平面住不下,地下室還有三尊使用不同材料刻的媽祖像。第一尊是用百年樟木刻成,媽祖的皮膚非常的平滑,雕工之細膩,常讓人誤以為是陶製;第二尊的材料為玉,整尊白色,樸實無華,第一眼看到便會使人肅然起敬;第三尊身價非凡,集結眾信徒餽贈的黃金打造而成,總重量276公斤。有一趣事一定要提,解說員問大家有沒有發現媽祖的腳特別大?那是因為祂掌管海上安寧,常需去巡邏,當然要給祂一雙滑板鞋,好方便移動。
今日的重頭戲– -李芳玉三房手工香舖。活潑的黑貓姊開場便來個有獎徵答。很多人會以為李芳玉是阿公的名字,但店名其實跟他們賣的東西有關。李為本性、芳為香、玉為金紙、三房則是家中第三個孩子的意思。目前已傳承至第三代。
一進到工廠,濃濃的中藥味撲鼻而來,看來今日的香是「中藥」口味。會這麼說係因香如精油,口味亦有多種選擇。一般最常聽到的沉香來頭可不小,不是隨隨便便都能叫沉香,而是需要通過考驗。樹幹必須受外力刺激(例如:雷劈、昆蟲蛀蝕……)或病變後自行分泌樹脂治癒傷口,經年累月凝固而成,正所謂「一兩沉香一兩金」,價格也較高;而老山及新山的主要差別則在種植時間的長短及樹木生長的位置(深山或淺山)。
香本身則是用竹子製成。選它的第一因素為「彈性」佳。回想一下經過竹林時,風颯颯地吹著,竹子卻不會被折斷,而是隨風搖擺,就知道為何不能用木頭了;竹的生長期短,種到第五年時,會以每天三十公分的驚人速度成長,符合經濟效益;中國四君子的美意:竹為空心,有虛心之意,有節代表高尚情操。
進入體驗時間,師傅單手抓一把約莫三十支的半成品香,握著香的尾巴浸水並將多餘的水甩掉,沾上香粉,再拍掉多餘的粉末。再重複一次動作後放到太陽底下曬乾。曬到裡外乾透約莫三小時,每隔半小時要替它們翻面。
每人製作十二支香,師傅建議可以分兩次做,會這樣提醒不是沒有原因的。雖然已經分兩次做,但無論是在沾粉或是拍掉多餘的粉,總是不能將粉均勻地黏在香本身,成品有些太細、有些則太粗。
一項技藝要純熟到有自信展現在人眼前,需要經過多少時間的歷練,我想不用多說。師傅示範九大步驟時,動作之伶俐順暢,在親自動手體驗之後更能領略其中的困難點,甚至是體態之美。無論看現場示範或是影片回放,那短短的幾十秒,讓我將之與中國功夫電影聯想在一起。在互相踢館的年代,各家身懷絕技卻不外露,甚至用自家的技藝作掩護;而當踢館者上前敲門時,師傅單手一撥,引起的氣流便會將香粉帶至空中,模糊對方視線,接著十支香一齊射過去,在未搞清楚狀況前便挑戰失敗。說不定在香鋪的一代時,還真有其事呢!
香,之所以需要它,就是希望透過燒香產生的煙,將我們許的願望、想對已逝親友說的話承載在上,隨著擔任郵差的風幫我們送到天上。無論最後是否送達,都是凡間人們對信仰的虔誠與心靈上的寄託。憑著這個信念,我想,再經過百年,香仍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