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 課程方向
如何幫助孩子更加習慣閱讀,從閱讀材料中選取他們所需要的部分,延伸更多關於自己的想法。
※ 策略型閱讀:連結學習類型與閱讀能力
17世紀培根《讀書的情趣》提出學習類型有螞蟻型、蜘蛛型、蜜蜂型。
螞蟻型:採集、囤積,閱讀素材多元、廣泛、照單全收,記憶型學習方式,無法實際運用。
蜘蛛型:過濾、篩選,結構型學習方式。
蜜蜂型:合作關係良好,策略型學習方式,產物比原先物質更有價值。
※閱讀的認知歷程:三階段閱讀能力實做
第一階段:檢索與擷取
尋找重要的表層訊息,例如5W1H,讓孩子在閱讀文章時畫下來或寫下來。
第二階段:統整與解釋
廣泛理解:瞭解文本在說什麼,屬於片段訊息、無須解釋。
發展解釋:無法從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,可從內容加以解釋字句、觀點、關係,及寫作技巧(如烘托或隱晦)、效果、目的等面相來進行解讀。以馮夢龍《山歌》:「橫也絲來豎也絲」為例。
第三階段:省思與評鑑
表達自己的看法,找到文本中支持自己論點的證據,類似寫論文的概念,用不同論文來支持自己論文的觀點。
※ 文本類型分析
1、圖表類(屬於知性文章的圖表)
統計圖:
長條圖(強調數字並量化)、折線圖(強調趨勢)、圓餅圖(強調比例)
分類圖:樹枝圖、組織圖、心智圖
數字表:車次時刻表、電影時刻表
圖像、插圖:(如繪本)
2、知識類
說明類:以客觀敘述說明主題、相關概念
評論類:(如社論)表達個人立場、觀點
3、文學類
散文:描寫(如金庸)、敘述(如金庸)、說明(如家電說明書)、議論(包含是不是、好不好、你認不認為等問題)
小說:具有人物(每個人物都會有鮮明的性格)、對話、情節
戲劇:說明場景(場景設計)、人物對話、人物動作(角色佔位)
- 需要多線思考,較無法專注在文本內容,不建議一開始就讓孩子閱讀。
※ 討論題目之編寫架構
以感性文章李欣倫〈孩子〉為例,李欣倫是中醫世家的女兒,本身受一些疾病所苦,但非常具有同理心。
她在2006年去加爾各答當志工,〈孩子〉主要講述她做志工時看到當地孩子的情況和困擾,還有對志工本身的衝擊。